实验报告范文(通用30篇)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转动”一语,应用专用术语“搅拌”较好,既可使文字简洁明白,又合乎实验的情况。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熟悉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略)
【实验器材和装置】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装置(略)
【实验步骤】
1. 按图示连接电路。
2.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的铜片,改变加在r两端的电压,将电流表、电压表所测得的电流强度。电压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变定值电阻凡同时调节变阻器,使加在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将电阻r的数值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的数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过实验分析:当r一定时,i和v的关系及v一定时,i与r的关系。
表 一
r(欧姆)=4ωv(伏特)0.4v0.8v 1.2v
i(安培) 0.1a0.2a0.3a
表 二
v(伏特)=0.6vr(欧姆)1ω2ω 4ω
i(安培)0.6a0.3a0.15a
【实验记录】
1.调节滑动变阻器矿,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也增大到几倍。这表明,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同这段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
2.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矿,保持r的电压不变,可以看出,定值电阻r的数值增大到几倍,通过它的电流强度就缩小到几分之一。这表明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小结】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i,跟这段导体两端电压v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v/r。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掌握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的调节与使用;
3. 测定dmpo-oh 的epr 信号。
二、实验原理
1.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或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是指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顺磁性物质,对微波发生的共振吸收。1944年,苏联物理学家扎沃伊斯基(zavoisky)首次从cucl2 、mncl2等顺磁性盐类发现。电子自旋共振(顺磁共振)研究主要对象是化学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及其化合物、固体中的杂质缺陷等,通过对这类顺磁物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观测(测量因子、线宽、弛豫时间、超精细结构参数等),可了解这些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状态及所处环境的信息,因而它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由于这种方法不改变或破坏被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因而对寿命短、化学活性高又很不稳定的自由基或三重态分子显得特别有用。近年来,一种新的高时间分辨esr技术,被用来研究激光光解所产生的瞬态顺磁物质(光解自由基)的电子自旋极化机制,以获得分子激发态和自由基反应动力学信息,成为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中了解光与分子相互作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这种独特作用,已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epr基本原理
epr 是把电子的自旋磁矩作为探针,从电子自旋磁矩与物质中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epr 谱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结构的,所以只有具有电子自旋未完全配对,电子壳层只被部分填充(即分子轨道中有单个排列的电子或几个平行排列的电子)的物质,才适合作epr 的研究。不成对电子有自旋运动,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 外加磁场后,自旋磁矩将平行或反平行磁场方向排列。经典电磁学可知,将磁矩为μ的小磁体放在外磁场h 中,它们的相互作用能为:
e=-μ· h = -μh cosθ
这里θ为μ与h 之间的夹角,当θ= 0 时,e = -μh, 能量最低,体系最稳定。θ=π时,e=μh,能量最高。如果体系从低能量状态改变到高能量状态,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反之,如果体系由高能量状态改变为低能量状态,体系则向外释放能量。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自旋运动和相应的磁矩为:
μs=-gβs
其中s 是自旋算符,它在磁场方向的投影记为ms, ms 称为磁量子数,对自由电子的ms 只可能取两个值,ms=±1/2, 因此,自由电子在磁场中有两个不同的能量状态,相应的能量是:
e±=±(1/2)geβh
记为: eα= (1/2)geβh
eβ= -(1/2)geβh
式中eα代表自旋磁矩反平行外磁场方向排列,能量最高;eβ代表平行外磁场方向排列,能量最低。但当h=0 时,eα=eβ, 相应的ms=±1/2 的两种自旋状态具有相同的能量。当h≠0 时,能级分裂为二,这种分裂称为zemman 分裂。它们的能级差为:
△ee=geβh
若在垂直稳恒磁场方向加一频率为υ的电磁辐射场,且满足条件:
hυ = gβh
式中,h—为planck 常数,β—为bohr 磁子,g —朗德因子;
则处在低能态的电子将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而跃入高能量状态,即发生受激跃迁,这就是epr 现象。因而,hυ = gβh 称为实现epr 所应满足的共振条件。
3.g因子
自由电子g=ge=2.002,实际情况下g=h?/?b(h0 h’),g反映分子内部结构(因附加磁场h’与自旋、轨道及相互作用有关),自由基g值偏离很少超过±0.5%,非有机自由基,g值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过渡金属离子,因轨道角动量对磁矩有贡献,g偏离ge。
4.主要特征
由于通常采用高频调场以提高仪器灵敏度,记录仪上记出的不是微波吸收曲线(由吸收系数x''对磁场强强度h作图)本身,而是它对h的一次微分曲线。后者的两个极值对应于吸收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两点,而它与基线的交点对应于吸收曲线的顶点。
g值从共振条件hv=gβh看来,h、β为常数,在微波频率固定后,v亦为常数,余下的g与h二者成反比关系,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场的位置。g值在本质上反映出一种物质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征,这种局部磁场主要来自轨道磁矩。自旋运动与轨道运动的偶合作用越强,则g值对ge(自由电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g值能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对于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几。
当单电子定域在硫原子时,g值为2.02-2.06。多数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的g值就远离ge,原因就是它们原子中轨道磁矩的贡献很大。例如在一种fe3 络合物中,g值高达9.7。
线宽通常用一次微分曲线上两极值之间的距离表示(以高斯为单位),称“峰对峰宽度”,记作δhpp。线宽可作为对电子自旋与其环境所起磁的相互作用的一种检测,理论上的线宽应为无限小,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它被大大的增宽了。
超精细结构如在单电子附近存在具有磁性的原子核,通过二者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单一的共振吸收谱线分裂成许多较狭的谱线,它们被称为波谱的超精细结构。设n为磁性核的个数,i为它的核自旋量子数,原来的单峰波谱便分裂成(2ni 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一定规律。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的磁性核为1h及14n,它们的i各为1/2及1。如有n个1h原子存在,即得(n 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 x)n中的二项式分配系数。如有n个14n原子存在,即得(2n 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 x x2)n中的3项式分配系数。超精细结构对于自由基的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吸收曲线下所包的面积可从一次微分曲线进行两次积分算出,与含已知数的单电子的标准样品作比较,可测出试样中单电子的含量,即自旋浓度。
5.主要检测对象 可分为两大类:
①在分子轨道中出现不配对电子(或称单电子)的物质。如自由基(含有一个单电子的分子)、双基及多基(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单电子的分子)、三重态分子(在分子轨道中亦具有两个单电子,但它们相距很近,彼此间有很强的磁的相互作用,与双基不同)等。
②在原子轨道中出现单电子的物质,如碱金属的原子、过渡金属离子(包括铁族、钯族、铂族离子,它们依次具有未充满的3d,4d,5d壳层)、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等。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羟基自由基(?oh)等氧自由基是主要的活性物种,然而由于?oh 的活性高、寿命短,因而难以直接测定。捕获剂捕获短寿命的氧自由基生成相对稳定的、寿命较长的自由基,这些具有顺磁性的有机物种在磁场和微波的协同作用下容易被epr 分析检测。 dmpo 是一种对氧自由基捕集效率很高的自旋捕集剂,而且形成的自旋加合物,dmpo-oh,有很特征的超精细分裂图谱和超精细分裂常数。
实验步骤如下:
1、取适量dmpo样品于样品管中装样,将样品管一端封住;
2、在插入样品管前用纸擦拭确保其干净;
3、样品管垂直放入谐振腔,等待epr 检测。
4、调节仪器参数,得到谱图。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得到数据见附图。从图中可见,dmpo-oh 的epr 波谱由四条谱线组成,强度比为1:2:2:1。
五、实验心得
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的区别:
a. epr和nmr是分别研究电子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场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b. epr的共振频率在微波波段,nmr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
c. epr的灵敏度比nmr的灵敏度高,epr检出所需自由基的绝对浓度约在10-8m的数量级;
d. epr和nmr仪器结构上的差别,前者是恒定频率,采取扫场法,后者还可以恒定磁场,采取扫频法。
第一部分
一、 嫁接(切接)并栽种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国槐的根作为砧木,红花刺槐的枝条作为接穗
器材:剪枝钳、芽接刀、绳子(绑接口用)、铁锹
操作步骤:
1、在工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每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个小组小员分得一个;
2、削接穗,在红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处切削,削掉1/3的木质部,削面应平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质部;
3、切砧木,用剪枝钳将国槐根的上部剪平,在砧木直径外侧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长削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贴紧,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细,必须保证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接穗时上端留白2-3mm;
5、绑缚,用绳子将接口部位绑紧,特别是在上端伤口部位应注意绑严,以免下雨时雨水浸入是木质部腐烂。
6、栽种,小组为单位将嫁接好的红花刺槐的苗木栽种到大田平床中,栽种时注意对其,种好、踩严后浇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过的红花刺槐、红瑞木
器材:铁锹、开沟器、锄头
操作步骤:
1、休整床面,班级同学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边15-20cm,用锄头将床面的土层犁平,方便种植;
2、挖低床的同时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红瑞木以及嫁接过的红花刺槐;
3、对红瑞木的枝条进行修剪,剪去生长畸形的枝条,留下生长形态较好的枝条;
4、在低床面中间拉两条线,两线相距30cm,沿线栽种红瑞木,横向两株间的距离大约为50cm,整齐栽种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开沟器拉出3条沟,在其中种植嫁接好的红花刺槐,横向两株间的距离约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实、浇水
第二部分
一、参观组培实验室
二、高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器材:铁锹、锄头、开沟器
操作步骤:
1、在划定好的床面边界内侧距其越20cm处拉一条直线,在该直线和边界线之间挖土,形成一条沿床面的长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中央;
2、用锄头将床面上的土犁平犁细,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个播种平面;
3、用铁锹休整床面边缘,使其成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播种高床;
4、用开沟器在种植床面上竖排拉沟,相邻两沟间相距越5cm(操作时应尽量缩小距离);
5、在开出的沟中均匀地播种种子,并用两侧的土将沟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土层不能过厚,否则种子不能萌发)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红瑞木扦插苗
用具:剪枝嵌、铁锹、锄头、水桶
操作步骤:
1、在分配好的地面上制作低床(方法同之前的低床制作);
2、在制作低床的同时,安排两名小组成员剪红瑞木的扦插苗,剪时在芽下端1cm左右处斜剪,增大剪口面积,一使其在扦插后能吸收更多水分,同时剪口靠近芽,有利于生根。上端应在芽上部2cm左右处剪段,剪口面积应尽量小,以减少水分蒸发量,扦插苗的长度大概在10~15cm;
3、低床制作好后用锄头将床面犁平,往低床中浇水;
4、水完全渗透后在床里拉3条线,以便扦插整齐;
5、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在地上插孔,一人将扦插苗插入孔中,注意,要将扦插苗斜着插人,以使其垂直生根,移载时方便取苗,插入深度为扦插苗长度的1/2~2/3;
6、扦插好后,在床面上覆盖上薄膜,将其四周压严。
二、芽接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桃(作砧木)、榆叶梅
用具:刀、胶条
第四部分
一、低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材料:元宝枫种子
用具:铁锹、锄头、开沟器、尼龙绳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出低床;
2、用开沟器在低床中竖排拉沟,相邻两沟尽量靠近;
3、在每条沟中播种6粒元宝枫种;
4、将播好种子的沟盖好,然后覆盖一层细土;
二、垄播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杏种子
用具:铁锹、小铲子、打孔器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垄;
2、用小铲子休整垄面及两侧;
3、用打孔器在垄面上打两排孔,两排孔相互错开呈等腰三角形;
4、在每个孔中播种一颗山杏种子,并将孔埋好;
5、在垄面上覆盖一层细土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关于实验报告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欧洲杯投注官方网站的后续更新吧!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 学号 姓名 学院
① 实验名称:
② 实验目的:
③ 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 源代码:(.c的文件)
⑤ 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 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 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
1. 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 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 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一、实验目的意义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所以,湿法与干法均被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用于测定水泥及生料的细度等。
筛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筛分、机械筛分、湿法筛分外,还用空气喷射筛分、声筛法、淘筛法和自组筛等,其筛析结果往往采用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来表示颗粒的粒度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颗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与该粒径的关系(积分型)。用表格或图形来直观表示颗粒粒径的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
筛析法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粒度分布的粒级较粗,测试下限超过38μm时,筛分时间长,也容易堵塞。筛分所测得的颗粒大小分布还决定于下列因素:筛分的持续时间、筛孔的偏差、筛子的磨损、观察和实验误差、取样误差、不同筛子和不同操作的影响等。
三、实验器材
⑴标推筛 一套 。
⑵振筛机。
⑶托盘天平 一架。
⑷搪瓷盘 2个。
(5)烘箱 一个。
四、实验步骤
干筛法是将置于筛中一定质量的粉料试样,借助于机械振动或手工拍打使细粉通过筛网,直至筛分完全后,根据筛余物质量和试样重量求出粉料试料的筛余量。
⑴设备仪器准备 将需要的标准筛,振筛机,托盘天平,搪瓷盘和烘箱准备好。
⑵具体操作步骤
①试样制备。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200g(松装密度大于1.5g/㎝3的取100g)。
②套筛按孔径由大至小顺序叠好,并装上筛底,安装在振筛机上,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筛子,加上筛盖。
③开动振筛机,震动10min,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试样,分别称量各筛上和底盘中的试样质量,并记录于表中。
⑤检查各层筛面质量总和与原试样质量之误差,误差不应超过2%,此时可把所损失的质量加在最细粒级中,若误差超过2%时实验重新进行。
集装箱码头管理就是管理码头的整个业务流程及所有的职能岗位,它的业务流程有:客户管理、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装卸船管理、闸口管理、中控管理、设备管理。
集装箱码头与堆场管理系统是港口码头集装箱业务操作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涵盖了集装箱码头的所有基本业务功能。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是模拟现代物流企业在集装箱码头管理业务中的进口、出口和中转等操作,最终使集装箱码头管理环节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响应时间最短化。
经过在学校实验室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软件平台进行相关角色的模拟实训操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解和初步掌握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系统软件的使用,港口码头集装箱业务操作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的操作,初步了解并掌握集装箱码头的基本业务功能,了解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提高码头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
集装箱码头管理实训是以实验的方式体现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实践过程。通过实验,我们熟悉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集装箱码头管理理论知识,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系统以实验的方式体现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实践过程。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集装箱码头管理理论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个实验掌握集装箱码头管理的具体流程,迅速掌握集装箱码头管理的流程和细节,熟悉集装箱码头管理的运作模式,切身体会到集装箱码头管理各个环节中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制约关系。为学生参与未来集装箱码头管理领域复杂、庞大、越发激烈的竞争打下扎实基础。
通过实训,明白了进行集装箱码头与堆场管理的相关程序,基本与理论进行了比较有机的结合,还了解了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运用到实践中,能更好的巩固我们课本所学的内容,也为我们将来从事真正的集装箱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通过椎体上滚这个实验说明了在重力场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的趋势。从这个实验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能节约很多
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演示目的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二、原理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
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三 注意事项
1 锥体放在最低端
2 锥体应该放平
3 手放开时要轻轻的.放,不要让锥体掉在地上
摘要: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这种共振跃迁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1944年由前苏联的柴伏依斯基首先发现。它与核磁共振(nmr)现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实验技术后来也被用来观测esr现象。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对的电子,可以获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准确得到的数据。如电子所在的位置,游离基所占的百分数等等。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拉比用他创立的分子束共振法实现了核磁共振。1945年至1946年珀赛尔小组和布洛赫小组分别在石蜡小组分别在石蜡和水中观测到稳态核磁共振信号,从而在宏观的凝聚物质中取得成功。此后,核磁共振技术迅速发展,还渗透到生物、医学、计量等学科领域以及众多生产技术部门,成为分析测试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 共振跃迁 铁磁共振 g因子
引言:
顺磁共振(epr)又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这是因为物质的顺磁性主要来自电子的自旋。电子自旋共振即为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在射频场或微波场作用下的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有机自由基dpph的g因子值,了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电子自由共振中的应用,从矩形谐振长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谐振腔的驻波。
铁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核磁共振一样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采用扫场法进行微波铁磁材料的共振实验。即保持微波频率不变,连续改变外磁场,当外磁场与微波频率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可发生射频磁场的能量被吸收的铁磁共振现象。微波铁磁共振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微波铁氧体在雷达技术和微波通信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顺磁共振
1、实验原理:
一、 电子的自旋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为:
e
2me?lpl 负号表示方向同pl相反
在量子力学中pl?
l?e?b 其中?b?e?2me称为玻尔磁子。
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还具有自旋运动,因此还具有自旋磁矩,
其数值表示为:?semeps?由于原子核的磁矩可以忽略不计,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原子的总磁矩:?jge2mepj 其中g是朗德因子,g?1?j(j?1)?l(l?1)?s(s?1)2j(j?1)
在外磁场中原子磁矩要受到力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的方向作旋进,也就是pj绕着磁场方向作旋进,引入回磁比ge
2me,总磁矩可表示成?jpj。同时原子角动
量pj和原子总磁矩?j取向是量子化的。pj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
pj?m? m?j,j?1,j?2,j
其中m称为磁量子数,相应磁矩在外磁场方向
?jmmg?b m?j,j?1,j?2,j
二、电子顺磁共振
原子磁矩与外磁场b相互作用可表示为:ej?bmg?bbm?b
不同的磁量子数m所对应的状态表示不同的磁能级,相邻磁能级间的能量差为?eb,它是由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产生的附加能量。
如果在原子所在的稳定磁场区又叠加一个与之垂直的交变磁场,且角频率?满足条件 g?bb即eb,刚好满足原子在稳定外磁场中的邻近二能级差时,二邻
近能级之间就有共振跃迁,我们称之为电子顺磁共振。
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固体时,由于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常是猝灭的,即pj近似为零,
所以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电子自旋磁矩的贡献。根据泡利原理,一个电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若电子轨道都被电子成对地填满了,它们的自旋磁矩相互抵消,便没有固有磁矩。通常所见的化合物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因而电子顺磁共振只能研究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特殊化合物。
三、弛豫时间
实验样品是含有大量具有不成对电子自旋所组成的系统,虽然各个粒子都具有磁矩,但是在热运动的扰动下,取向是混乱的,对外的合磁矩为零。当自旋系统处在恒定的外磁场h0中时,系统内各质点的磁矩便以不同的角度取向磁场h0的方向,并绕着外场方向进动,从而
形成一个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磁矩m。当热平衡时,分布在各能级上的粒子数服从波耳兹曼定律,即:
n2
n1?exp(?e2?e1kt)?exp(ekt)
式中k是波耳兹曼常数,k=1.3803×10-16(尔格/度),t是绝对温度。计算表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略比高能级上的粒子数多几个。这说明要现实出宏观的共振吸收现象所必要的条件,既由低能态向高能级跃迁的粒子数比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粒子数要多是满足的。正是这一微弱的上下能级粒子数之差提供了我们观测电子顺磁共振现象的可能性。
2、实验装置
微波顺磁共振实验系统由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隔离器,可变衰减器,波长计,魔t,匹配负载,单螺调配器,晶体检波器,矩形样品谐振腔,耦合片,磁共振实验仪,电磁铁等组成,为使联结方便,增加了h面弯波导,波导支架等元件
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是一种使用体效应管做振荡源的信号发生器,为顺磁共振实验系统提供微波振荡信号。
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哦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作用。
可变衰减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波长表: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上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微波源:微波源可采用反射式速调管微波源或固态微波源。本实验采用3cm固态微波源,它具有寿命长、输出频率较稳定等优点,用其作微波源时,esr的实验装置比采用速调管简单。因此固态微波源目前使用比较广泛。通过调节固态微波源谐振腔中心位置的调谐螺钉,可使谐振腔固有频率发生变化。调节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或谐振腔前法兰盘中心处的调配螺钉可改变微波输出功率。
魔 t:魔 t是一个具有与低频电桥相类似特征的微波元器件,如图(2)所示。它有四个臂,相当于一个e~t和一个h~t组成,故又称双t,是一种互易无损耗四端口网络,具有“双臂隔离,旁臂平分”的特性。利用四端口s矩阵可证明,只要1、4臂同时调到匹配,则2、3臂也自动获得匹配;反之亦然。e臂和h臂之间固有隔离,反向臂2、3之间彼此隔离,即从任一臂输入信号都不能从相对臂输出,只能从旁臂输出。信号从h臂输入,同相等分给2、3
臂;e臂输入则反相等分给2、3臂。由于互易性原理,若信号从
反向臂2,3同相输入,则e臂得到它们的差信号,h臂得到它们
的和信号;反之,若2、3臂反相输入,则e臂得到和信号,h臂
得到差信号。
当输出的微波信号经隔离器、衰减器进入魔 t的h臂,同相
等分给2、3臂,而不能进入e臂。3臂接单螺调配器和终端负载;
2臂接可调的反射式矩形样品谐振腔,样品dpph在腔内的位置可
调整。e臂接隔离器和晶体检波器;2、3臂的反射信号只能等分给e、h臂,当3臂匹配时,e臂上微波功率仅取自于2臂的反射。 右图 魔t示意图
样品腔:样品腔结构,是一个反射式终端活塞可调的矩型谐振腔。谐振腔的末端是可移动的活塞,调节活塞位置,使腔长度等于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l?p?g/2)时,谐振腔
谐振。当谐振腔谐振时,电磁场沿谐振腔长l方向出现p个长度为?g/2的驻立半波,即te10p模式。腔内闭合磁力线平行于波导宽壁,且同一驻立半波磁力线的方向相同、相邻驻立半波磁力线的方向相反。在相邻两驻立半波空间交界处,微波磁场强度最大,微波电场最弱。满足样品磁共振吸收强,非共振的介质损耗小的要求,所以,是放置样品最理想的位置。 在实验中应使外加恒定磁场b垂直于波导宽边,以满足esr共振条件的要求。样品腔的宽边正中开有一条窄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可使样品处于谐振腔中的任何位置并可以从窄边上的刻度直接读数,调节腔长或移动样品的位置,可测出波导波长?。
3、实验步骤:
1、连接系统,将可变衰减器顺时针旋至最大, 开启系统中各仪器的电源,预热20分钟。
2、将磁共振实验仪器的旋钮和按钮作如下设置: “磁场”逆时针调到最低,“扫场” 逆时针调到最低,按下“调平衡/y轴”按钮(注:必须按下),“扫场/检波”按钮弹起,处于检波状态。(注:切勿同时按下)。
3、将样品位置刻度尺置于90mm处,样品置于磁场正中央。
4、将单螺调配器的探针逆时针旋至“0"刻度。
5、信号源工作于等幅工作状态,调节可变衰减器使调谐电表有指示,然后调节“检波灵敏度”旋钮, 使磁共振实验仪的调谐电表指示占满度的2/3以上。
6、用波长表测定微波信号的频率,方法是: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找到电表跌破点,查波长表——刻度表即可确定振荡频率,使振荡频率在9370mhz左右,如相差较大,应调节信号源的振荡频率,使其接近9370mhz的振荡频率。测定完频率后,将波长表旋开谐振点。
7、为使样品谐振腔对微波信号谐振,调节样品谐振腔的可调终端活塞,使调谐电表指示最小,此时,样品谐振腔中的驻波分布如图7-4-5所示。
图7-4-5 样品谐振腔中的驻波分布示意图
一.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食品外在的形状和颜色特点及通过品尝食品来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灵敏性.
二. 实验方法:
1, 视觉:通过视觉观察商品的外形特点和颜色等。
2, 嗅觉:通过嗅觉感觉商品的气味。
3, 味觉:通过听觉听到尝吃商品时的声音。
4, 舌觉:色觉主要感觉商品的味道。
5, 触觉:感觉商品的坚硬柔软等。
三. 实验内容:
1, 不丢手与周包谷的对比:
(1),遵义不丢手爆米花是贵州间传统休闲食品,口感酥松、香脆、不腻、不燥,食而不忘,好滋味当然让您不忍停手,因而命名“不丢手”
(2)周包谷与不丢手比起来比较硬,比较翠且颜色也比不丢手更深。甜味比不丢手淡。
2,好丽友、派,外形圆柱形,外表呈巧克力色,闻起来巧克力味十足,夹层白色的海绵状,手感柔软的饼干、富有纯正香浓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及麦淇酪(不含脂肪),再搭配滑软柔韧且含有果冻成分的果汁软糖夹心。
3,白色的草饼:手感软绵,闻起来清香可口,花生味的,夹层中间有红糖。
四. 实验总结:
1, 通过实验可感知自己的感觉器官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我自身视觉和嗅觉都还可以,舌觉不怎么灵敏,有待加强。
2, 很多食品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要亲身体验,实际触及和感觉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
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
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1) 概念再现:短时记忆广度即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的容量。其操作定义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2) 要求:试验过程中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与感觉阈限的概念相似,所谓“刚刚能够立即再现”即是指50%次能够立即再现。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者测定的一般方法:数字记忆广度的方法
① 8位的数字能够通过,9位的数字不能通过,则记忆广度为8.5;② 如将每一系列连续呈现3次,则以3次都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再将其他能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1/3或2/3加在基数上,两者之和算作记忆广度。本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测量和计算数字记忆广度的。如:3次均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为7位数,则基数为7,如果8位数系列3次中通过2次,9位数通过1次,10位数一次也未通过,则记忆广度为:7 2/3 1/3=8;
③、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记忆广度,也可以采取直线内插法来计算。 本次实验方案:采用了方法②的测试方案,结果数据中列出了此次测定的数字记忆广度,以及每一水平(数字个数)列出做对的遍数,如果全对,则为3,如果全不对,则为0(此时实验结束)。 2)具体实现: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和输入答案的方法。
在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back space)删除,重新输入,输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2位数字。
三、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广度值:9.33
测验耗时:391秒 [参数表]
数字呈现时间(毫秒)=250 数字间隔时间(毫秒)=750 两组数字间隔时间(毫秒)=1000
四、结论
1) 从实验的设计方面:每组设计三个长数对实验者进行测试,降低了实验的随机性,可靠性有保证;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得每次数据的出现频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
2) 从图片及结果分数分析得出:随着每次数字的增加,尤其是到8位以后,短时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到第11个时就完全记不住了,说明了短时记忆的瞬间性、可扩展性低的特点。
3) 所遇问题:在记忆数据的同时难以判断每次会出现的数字有几个,导致难以抓住计数的规律而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
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
一、实验原理
1)概念再现:反应时即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其分为: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它的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
(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实验方案
本实验测量视觉和听觉选择反应时。视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q键反应,看到绿圆,按p键反应。听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低音和高音。要求被试听到高音按p键,听到低音按q键。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三、实验结果
视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414ms
错误次数: 3次
===== 备 注 =====
测验耗时:176秒 组号对应的名称=1 视觉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1000 准备时间(毫秒)=20xx
听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349ms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一、实验目的
学习了解微生物生长量测定的方法
学习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方法
学习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计数法 重量法 生理指标法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2)涂片计数
2、活菌菌落计数法
3、滤膜法
(二)细菌生长曲线
将单细胞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不补充营养物或移去培养物,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目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可画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姓名:学 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名称: 精馏实验实验日期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验五 精馏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根据数据绘出x-y图并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通过实验,了解精馏塔工作原理。 关键词:精馏,图解法,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
一、目的及任务
①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②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③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塔效率。
④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⑤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⑥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二、基本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无穷多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午实际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e
e=n/ne
式中e——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ml
eml=(xn-1-xn)/(xn-1-xn*)
式中 e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n ,xn-1——第n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与第n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数。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以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加热器的电压,塔内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与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
q=αa△tm
式中 q——加热量,kw;
α——沸腾给热系数,kw/(m2*k);
a——传热面积,m2;
△tm——加热器表面与主体温度之差,℃。
若加热器的壁面温度为ts ,塔釜内液体的主体温度为tw ,则上式可改写为
q=aa(ts-tw)
由于塔釜再沸器为直接电加热,则加热量q为
q=u2/r
式中 u——电加热的加热电压,v; r——电加热器的电阻,ω。
三、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有精馏塔、回流分配装置及测控系
统组成。
1.精馏塔
精馏塔为筛板塔,全塔共八块塔板,塔身的结构尺寸为:塔径∮(57×3.5)mm,塔板间距80mm;溢流管截面积78.5mm2,溢流堰高12mm,底隙高度6mm;每块塔板开有43个直径为1.5mm的小孔,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为6mm。为了便于观察踏板上的汽-液接触情况,塔身设有一节玻璃视盅,在第1-6块塔板上均有液相取样口。
蒸馏釜尺寸为∮108mm×4mm×400mm.塔釜装有液位计、电加热器(1.5kw)、控温电热器(200w)、温度计接口、测压口和取样口,分别用于观测釜内液面高度,加热料液,控制电加热装置,测量塔釜温度,测量塔顶与塔釜的压差和塔釜液取样。由于本实验所取试样为塔釜液相物料,故塔釜内可视为一块理论板。塔顶冷凝器为一蛇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为0.06m2,管外走冷却液。
图1 精馏装置和流程示意图
1.塔顶冷凝器 2.塔身3.视盅4.塔釜 5.控温棒 6.支座
7.加热棒 8.塔釜液冷却器 9.转子流量计 10.回流分配器
11.原料液罐 12.原料泵 13.缓冲罐 14.加料口 15.液位计
2.回流分配装置
回流分配装置由回流分配器与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控制仪表和电磁线圈构成。回流分配器由玻璃制成,它由一个入口管、两个出口管及引流棒组成。两个出口管分别用于回流和采出。引流棒为一根∮4mm的玻璃棒,内部装有铁芯,塔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顺着引流棒流下,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塔顶冷凝器的回流或采出操作。即当控制器电路接通后,电磁圈将引流棒吸起,操作处于采出状态;当控制器电路断开时,电磁线圈不工作,引流棒自然下垂,操作处于回流状态。此回流分配器可通过控制器实现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
3.测控系统
在本实验中,利用人工智能仪表分别测定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塔身伴热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全塔压降、加热电压、进料温度及回流比等参数,该系统的引入,不仅使实验跟更为简便、快捷,又可实现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与控制。
4.物料浓度分析
本实验所用的体系为乙醇-正丙醇,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折射率存在差异,且其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与折射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故可通过阿贝折光仪分析料液的折射率,从而得到浓度。这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但精度稍低;若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可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浓度分析。
混合料液的折射率与质量分数(以乙醇计)的关系如下。
?=58.9149—42.5532nd
式中 ?——料液的质量分数;
nd——料液的折射率(以上数据为由实验测得)。
四、操作要点
①对照流程图,先熟悉精馏过程中的流程,并搞清仪表上的按钮与各仪表相对应的设备与测控点。
②全回流操作时,在原料贮罐中配置乙醇含量20%~25%(摩尔分数)左右的乙醇-正丙醇料液,启动进料泵,向塔中供料至塔釜液面达250~300mm。
③启动塔釜加热及塔身伴热,观察塔釜、塔身t、塔顶温度及塔板上的气液接触状况(观察视镜),发现塔板上有料液时,打开塔顶冷凝器的水控制阀。
提出为题:现代社会需不需要与人沟通?
做出假设:现代社会需要与人沟通!
实验器材:“沟通”颗粒若干、“自闭”溶液100毫升(此种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与陌生人交谈等物质)、“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种溶液中有看不起别人、高傲、自以为是等物质)、“陌生环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剂100毫升(可以加速反应时间)。烧杯两个
实验步骤:①取一个烧杯,在烧杯中倒入“自闭”溶液100毫升,“陌生环境”溶液100毫升观察发现“自闭”溶液于“陌生环境”溶液反应异常,两种溶液相互排斥。且从“自闭”溶液中产生出“害怕、无助”等字样并濒临自我毁灭边缘。此时加入一些“沟通”颗粒和催化剂50毫升。在次观察发现两种溶液在“沟通”颗粒的作用下开始融合并在新溶液中产生了“团结、互帮互助、快乐”等字样,还发出一种令人心情舒畅的气体。
②取一个烧杯,在烧杯中倒入“自大”溶液100毫升、“陌生环境”溶液100毫升。观察发现“自大”溶液高高在上且对“陌生环境”溶液有排斥反应并在“自大”溶液中产生出“恼怒、看不起别人”等字样,“陌生环境”溶液也产生出“恼怒、排斥”等字样,两种溶液互相排斥,都在攻击对方。此时加入一些“沟通”颗粒,催化剂50毫升观察发现“自大”溶液和“陌生环境”溶液在“沟通”颗粒的作用下相互融合并在溶液中产生“接纳、谅解、团结”等字样,并也和“自闭”溶液和“陌生环境”溶液融合后一样也发出香气。
得出结论:现代社会需要与人沟通。
总结:即使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也要学会与人沟通,不管你是自大也好自卑也罢。只要我们在世上就要与人沟通,即使是陌生的环境,我们也要学会——沟通。
年月日
实验人:
(1)课题名称:声光控制路灯设计
(2)内容摘要:本次设计的小组成员有徐海龙、秦应昌,在思考、设计、焊制、调试阶段,我们一直共同努力。此次我们组需要设计的电路是声光控制路灯电路,在此电路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使电路能根据声音和光线的作用自动发光,并且自动熄灭。在白天强光照射时,电路中灯泡不发光;而晚上无灯光或被遮光,并且有声响时灯泡发光,且延续约10秒后熄灭。
此电路图的设计主要是基于用声光控延时开关代替住宅小区的楼道上的开关,只有在天黑以后,当有人走过楼梯通道,发出脚步声或其它声音时,楼道灯会自动点亮,提供照明,当人们进入家门或走出公寓,楼道灯延时几分钟后会自动熄灭。在白天,即使有声音,楼道灯也不会亮,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声光控延时开关不仅适用于住宅区的楼道,而且也适用于工厂、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用途非常广泛。
课题分析它主要由3部分组成:话筒,光敏电阻,555延时。能够通过调节电阻和电容的大小来改变灯亮的时间长短,如果,时间过长就应该减小电阻或电容的值,反之,则增大。光敏电阻和话筒的高度也会使灯的时间受到影响。声光控节电开关,在白天或光线较亮时,555触发器呈关闭状态,灯不亮;夜间或光线较暗时,555触发器呈预备工作状态,当有人经过该开关附近时,脚步声、说话声、拍手声等都能开启节电开关。灯亮后经过10秒左右的延时节电开关自动关闭,灯灭。该开关扩展型适用于楼道、走廊、洗涮间、厕所等公共场合,能节电并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电路是采用分分离元件的声控延时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方框原理图说明:
(3)设计指标(要求);设计一个声光控制开关,用声音和光照同时控制,当光线很暗的时候有声音触发就打开开关(控制一个6v/100ma小灯泡负载),开关延迟时间在10秒左右。当光线较强的时候声控不起作用。
(4)系统框图与方案选择;
方案一:
本方案中mic捕捉到声音信号时,产生出交流信号经过q1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放大,然后经过c3的隔直耦合电容给q2的基极一个偏置电压使q2导通,q2导通前555触发器2脚电压等于vcc等于5v当q2导通后2脚电压低于1/3vcc使555触发器进入工作状态led亮当t=rc时555通过7,6脚放电完毕led自动熄灭。光控是通过光敏电阻和100k电阻串联分压控制4脚电位来实现当有光时光敏电阻阻值约为20k使4脚电压很小555触发器处于关闭状态led不会亮,当没光时光敏电阻阻值约为150k这时4脚处于高电位555处于预备工作状态当声音出发信号到达后led灯亮并通过555达成延时熄灭。不采用此方案的原因:
由于方案一中有2个三极管增大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使参数的计算、元件封装和焊接等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不采用方案一。
元器件选择;驻极体话筒;光敏电阻;晶体管;定时器555;发光二极管;电阻、电容器、二极管若干,三极管。
当mic获得声音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放大。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灵敏度则放大倍数应该尽量大所以q1选取9014。光控电路中光敏电阻的阻值范围为20—150k所以选比较大的分压电阻使在有光时555触发器因4脚为第电平而处于关闭状态,无光时4脚高电平555能够工作。因为延时时间约为10秒,而延时时间由时间常数rc决定所以取r9=100k,c3=100u。
工作原理:
电路有声音信号输入时,mic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由三极管q1等元件构成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如555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2脚,使2脚电位低于1/3vcc从而使触发器进入暂稳态输出高电平led亮,2脚原来的电位是由r7(100k)和r10(68k)的电阻串联分压提供的两电阻阻值比约为3:2使2脚电压略大于1/3vcc触发器不工作,而声音信号经放大后的交流触发信号到来时刚好能使2脚电位低于1/3vcc。led亮后随着电容c3(100u)的充电当uc>2/3vcc时,电容c3开始迅速放电,当放电完成时触发器回到稳定状态led熄灭。
(5)组装调试;
封装时摆放元器件也是十分重要的,将原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有利于整体版面的美观大方,各个元件之间既不能紧凑在一起,又不能离得太远了,因为在一起会给焊接带来很多麻烦,离得太远又耗费导线,导线应该沿着电路板的边缘铺设,避免交叉。
调试时会出现一下几种问题:
1.无光条件下输入声音信号led不亮。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太小,声控电路部分对声音信号的灵敏度比较低。解决这个问题要仔细计算提高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2.无光条件下不输入声音信号led仍然会亮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r7与r10构成的2脚分压偏置中r10的阻值过小使2脚电压始终小于1/3vcc触发器一直处于暂稳态无论有无声音信号led都会亮。所以应适当调整增大r10的阻值。
3.有光输入声音信号led亮
这是由于与光敏电阻串联的分压电阻r5太小使有光条件下光敏电阻仍能分到较高的电压使555触发器能够工作。解决这个问题要适当增加r5的阻值。
(6)实际pcb图或布线图;
(7)电路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展望
本电路的优点是电路的结构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制作。缺点在于电路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等不是很好,同时电路的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无法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工程意义不大。
电路的改进可以加入一些能提高稳定性、灵敏度的电路如交流整流、稳压等电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8)设计结果与数据处理
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配置->中添加,服务,选择网络服务中,添加用户。
(4)添加网络服务,在网络->配置中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选择“允许他们访问我的文件夹”。
4、标示计算机
在“网络”对话框中,单机标识选项卡,输入计算机名,工作组名,计算机说明可以默认。
5、设置访问控制
在“网络“对话框中,选择“访问控制”选项卡,选择“共享网络控制“,这只访问本计算机的每个共享的资源的口令,其它计算机用户必须知道此口令才能使用使用共享网络文件或打印机。
6、共享网络资源
重启各个计算机,在出现登录对话框中输入一个用户名及其密码后,单机“确定“按钮既登录到本机。同时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共享资源,用户名和密码是用户任意设定的第一次使用某个用户名登录时需要确认输入的密码。
五、实验心得和总结
这次实验,是对等网的建立。首先是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些对等网的知识,然后老师又讲解了网线的制作。虽然在制作网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仔细,但是第一次做的水晶头还是有一根线不合格。于是,又重新开始做,这一次更加仔细小心;终于,最后将网线做成功了。建立对等网之后,在对等网中的所有电脑就可以实现共享了。也就是说,总线型网络是将所有电脑连接在一条线上,使用同轴电缆将他们连接起来。实验之前,总感觉对等网比较神秘;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深了我对对等网概念的理解。总之,这次实验,我收获很大。
质粒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姓名:学号:xx年级:20xx级生物基地班 实验日期:20xx年9月16日—30日组别:6组 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碱变性提取法提取大肠杆菌中质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凝胶电泳进行dna的分离纯化的实验原理。
3、学习并掌握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方法。
4、学习并掌握凝胶中dna的分离纯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的制备方法
质粒(plasmid)是独立存在于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并能稳定遗传的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分布于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一些动植物细胞中,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菌质粒大小介于1~200kb之间,是应用最多的质粒类群,在细菌细胞内它们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构合成质粒自身的dna。
质粒dna的制备包括3个步骤:①培养细菌,使质粒dna大量扩增;②收集和裂解细菌;③分离和纯化质粒dna。主要方法包括:碱裂解法:0。2molnaoh 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于质粒大量提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本实验选择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2、质粒dna的提取——碱变性提取法
在细菌细胞中,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被释放出来,但是两者变性与复性所依赖的溶ph值不同。在ph值高达12。0的碱性溶液中,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的大部分氢键断裂,但两条互补链不完全分离。因为它们在拓扑学上是相互缠绕的。当用ph值4。6的kac(naac)高盐溶液调节碱性溶液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可恢复原来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结构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是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形成缠连的、可见的白色絮状沉淀。这种沉淀通过离心,与复性的溶于溶液的质粒dna分离。溶于上清液的质粒dna,可用无水乙醇和盐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和rna性质类似,乙醇沉淀
dna的同时,也伴随着rna沉淀,可利用rnasea将rna降解。质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过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后获得纯度较高的质粒dna。
3、凝胶电泳进行dna分离纯化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带电物质在电场中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离子,在电场中会向相反的电极移动。凝胶是支持电泳介质,它具有分子筛效应。含有电解液的凝胶在电场中,其中的电离子会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可因电离子的大小形态及电荷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利用移动速度差异,就可以区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分子。因而,凝胶电泳可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
凝胶电泳技术操作简单而迅速,分辨率高,分辨范围广。此外,凝胶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浓度荧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观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双链dna在紫外激发下也能直接检测到。需要的话,这些分离的dna条带可以从凝胶中回收,用于各种各样目的的实验。
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两种凝胶为琼脂糖(agaros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两种凝胶能灌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径,也能以许多不同的构型和方位进行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高,使用于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离和蛋白质电泳。它的分辨率非常高,长度上相差1bp或质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离,这也是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础。虽然它能很快地进行电泳,并能容纳较大的dna上样量,但是与琼脂糖凝胶相比,在制备和操作上繁琐。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的长链状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与3,6—脱水—l—吡喃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4—105。琼脂糖加热至90℃左右,即可溶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体,浇在模版上冷却后形成凝胶,其凝固点为40—45℃。琼脂糖凝胶相对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分辨率低,但它的分离范围更大(50至百万bp),小片段dna(50—20000bp)最适合在恒定轻度和方向的电场中水平方向的琼脂糖凝胶内电泳分离。琼脂糖凝胶电泳易于操作,适用于核酸电泳,测定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离经限制酶水解的dna的片段,进一步纯化dna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溶液中,由于核酸有磷酸基而带有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dna在琼脂糖凝胶中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6个因素:样品dna分子的大小、dna分子的构象、琼脂糖浓度、电泳所用电场、缓冲液和温度。
三、【实验材料】
1、实验仪器
培养皿、接种环、三角瓶、酒精灯、恒温振荡培养箱、50ml离心管、1。5ml塑料离心管(eppendorf管)、高速离心机、漩涡振荡器、微量移液器、不同型号枪头、天平、制胶槽、梳子、电泳仪、吸管、量筒、微波炉、灭菌锅、恒温水浴锅、试剂瓶、卫生纸和记号笔、手套等。
2、实验试剂
lb培养基,抗生素ap(氨苄青霉素),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rnasea母液,te缓冲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酚/氯仿/异戊醇(pci)混合液,预冷无水乙醇,tae电泳缓冲液(10×),上样缓冲液(6×),琼脂糖,溴化乙锭(eb),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dna marker λ/hind ⅲ,5mol/l ph 5。2的醋酸钠。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
配制lb液体培养基,分装到100ml的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另配lb固体培养基;准备1000ul、200ul、10ul移液枪尖各一盒,1。5ml离心管若干于500ml三角瓶中,50ml离心管2个 ,将上述物品包好连同配好的培养基一同灭菌。
2、菌体培养
在含有ap的lb平板上挑取一环携带有质粒puc19的e。coli dh5单菌落,接种于20mll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37℃振荡过夜培养,培养基中加ap100ul
(100ug/ml),质粒puc19具有ap抗性基因,使得带有puc19的质粒得以生长。 过夜培养后菌体量大,杂质较多,然后用移液枪吸取过夜培养物2ml转接于50ml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ap250ul,37℃振荡培养4—6h至对数生长期后期,生长速率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杂质少,适合提取质粒。
3、质粒提取
(1)称量空的50ml离心管的重量为14。331g,然后将三角瓶中的菌液倒至管中,不能倒满,液面距管口约1cm,7000rpm离心5分钟后弃去上清液,收集菌体细胞。
(2)向离心管中悬滴加入5ml冰预冷的溶液ⅰ打散菌体洗涤,用漩涡振荡器使之充分悬浮后用枪尖吹吸混匀,同步骤(1)离心,弃去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使上清液全部流尽干燥,然后称重得14。437g,则菌体质量为106mg。
(3)洗涤后每100mg菌体应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ⅰ1ml,106mg菌体按100mg菌体处理,加入溶液ⅰ1ml,打散菌泥、吹吸混匀,冰浴5min。溶液ⅰ中的葡萄糖使
溶液密度增加,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的底部;维持渗透压,防止细胞提前破裂,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 和mg2 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抑制dnase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tris—cl溶液提供适当的ph。
(4) 按比例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ml(与溶液ⅰ对应),轻加轻摇,冰浴5min。溶液变清亮透明粘稠如蛋清状。溶液ⅱ中的naoh使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导致细胞溶解。同时,强碱性使染色体dna、质粒dna和蛋白质变性;sds为下一步沉淀做铺垫。
(5)按比例加入冰预冷的溶液ⅲ1。5ml(与溶液ⅰ、ⅱ对应),轻加轻摇,冰浴10min。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沉淀为蛋白质sds复合物、细胞碎片和其他大分子成分。溶液ⅲ中的hac中和naoh,因为长时间的碱性条件会打断基因组dna,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断,就不能再被pds共沉淀。同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反应形成的高盐环境进一步加速了沉淀。
(6)12000rpm离心15min,白色沉淀聚集在离心管一侧,用移液枪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洁净的离心管中。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3mnaac混匀,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乙醇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
(7) 以12000rpm离心15min,小心倒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加入3ml70%冰乙醇,轻轻地覆盖沉淀,不打散沉淀,洗涤一次。
(8)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上沉淀部位做好标记,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干燥5min。粗提取的质粒呈浅黄色,随着水分的减少质粒变为无色。所以为了完全溶解质粒,要在离心管上标记质粒所在位置。
(9)将dna沉淀溶于1mlte缓冲液中,移液枪吹吸助溶,然后将溶解液转移到一个eppendorf管中。te是ph缓冲液,为dna提供稳定的生理状态,呈弱碱性,有利于保护碱基对。同时含有edta是二价阳离子的螯合剂,抑制dna酶作用。
4、质粒纯化
(1)eppendorf管中加入rnase a(纯浓度>50ug/ml),37℃保温0。5—1h
(2)将上述的溶液平均分配到2个1。5ml的微量离心管中,每管0。5ml,分别加入与溶液等体积的(500ul)tris饱和苯酚溶液,振荡混匀,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经tris饱和后的,显黄色。苯
酚加入后,溶液分层,苯酚向下,下层呈浅黄色,上层溶液无色,在中间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此为变性后的蛋白质。
(3)加入等体积的(500ul)苯酚/氯仿溶液(1:1),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到另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强的蛋白变性剂,但是苯酚留在质粒溶液中会影响dna的酶切,它本身易被氧化,会损伤质粒。氯仿也是蛋白变性剂,但是比酚弱,且能溶解质粒中的脂类,溶解苯酚,去除溶液中的苯酚。异戊醇则可起消除抽提过程中出现的泡沫,有利于分层更明显。此时溶液中已看不到明显的白色沉淀,但仍有蛋白质的存在。
(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溶液,振荡混匀, 7000rpm,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到一洁净的eppendorf管中,得上清液400ul。
(5)向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naac混匀,再加入2倍体积的冰无水乙醇,混匀,—20℃下沉降30分钟。
(6)以12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淀,为白色。
(7)向dna沉淀中加入70%冰乙醇200ul,不打散沉淀,洗涤。然后以12000rpm离心5min,离心管底部dna沉淀所在面应与收集沉淀面一致。
(8)去掉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室温干燥。用50ulte溶解于1管中。
5、质粒检测
(1)称取0。4g的琼脂糖,置于一锥形瓶中,在三角瓶上标好液面位置,加入40ml的1×tae电泳缓冲液,再加入5—10ml重蒸水,以补充在溶胶过程中损失的水分。然后置微波炉加热至完全溶化,溶液透明。冷却至50℃左右,倒入制板槽制板。
(2)待胶凝固后,小心拔起梳子,使加样孔端置阴极段放进电泳槽内。在槽内加入1×tae 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过胶面2—3cm。取1μl加电泳载样液和3μl质粒样品于小纸片上,用移液枪混匀。
(3)电泳1h,观察溴酚兰的带(蓝色)的移动。
(4) 把胶槽取出,小心滑出胶块,放进eb溶液中进行染色,完全浸泡约5min。
(5)凝胶成像仪观察。
五、【注意事项】
(1)滴加溶液ii时,要逐滴加入,且要轻加轻摇溶液使之混匀,整体动作要快,因为强碱在溶液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质粒dna。
(2)加入溶液iii后,生成了大量的絮状沉淀,溶液iii中和强碱使质粒复性,不可剧烈震荡, 防止染色体dna断裂,应该上下颠倒离心管,使其混匀。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适用于计算机课程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visual studio c 6.0集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时间: 班级: 计教101 姓名:蔡静 学号:
实 验 目 的:
1、熟悉并学习使用c 程序编译平台vc 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c 程序;
实 验 环 境: visual c 6.0
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
1:新建一个c 源程序的方法:
(1) 在visual c 主窗口的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然后选择new(新建)命令.这时,展幕上出现一个new(新建)对话框,单击此对话框的上方的files(文件)属性页,在列表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表示要建立新的c 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目录)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后点击ok 按钮后,回到visual c 主窗口,且会在窗口的标题栏中显示出你所设定的文件名。后你可以看到光标在程序编辑窗口闪烁,表示程序编辑窗口已激活,可以输入编辑源程序了。
(2) 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则将源程序保存在前面指定的文件中,方法是:在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并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保存)命令。也可以用快捷键ctrl s 来保存文件。 2:程序的编译:
(1) 在编辑和保存了源文件以后,需要对该源文件进行编译。单击主菜单栏中的build(编译),在其下菜单中选择compile 命令
(2) 在选择“编译”命令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对话框,内容是“this build command repuires
(3) an active project workspace.would you like to creat a default project workspace?”(此编译命令要求一个有效的项目工作区。你是否同意建立一个默认的项目工作区)。单击yes(是)按钮,表示同意由系统建立默认的项目工作区,然后开始编译。也可以不用选择菜单的方法,而用ctrl f7 或小图标 来完成编译。
(4) 在进行编译时,编译系统检查源程序中有无语法错误,然后在主窗口下部的调试信息窗口输出编译的信息,如果有错,就会指出错误的位置和性质
3:程序的连接
在得到目标程序后,就可以对程序进行连接了。此时应选择build(构建)→build命令,表示要求连接并建立一个可执行文件。在执行连接后,在调试输出窗口显示连接时的信息,说明没有发现错误,生成了一个可执行文件。
4:程序的执行
在得到可执行文件 后,就可以直接执行了。选择build→!execute test.exe(执行)命令。在选择“!execute test.exe”命令后,即开始执行.exe文件。也可以不通过选择菜单命令,而且ctrl f5 来实现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后,屏幕切换到输出结果的窗口,显示出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在输出结果的窗口中的头几行是程序的输出结果,最后一行“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并非程序所指定的输出,而是visual c 在输出完运行结果后由visual v 6.0 系统自动加上的一行信息,通知用户“按任何一键以便继续”。当你按下任何一键后,输出窗口消失,回到visual c 的主窗口,你可以继续对源程序进行修改补充或进行其他工作。
如果已完成对一个程序的操作,不再对它进行其他处理,应当选择file(文件)→closeworkspace(关闭窗口)命令,以结束对该程序的操作。
实验名称、光盘刻录机的使用操作
实验仪器、dvd光盘刻录机和cd刻录机
实验步骤、
cd和 vcd的操作步骤是、
1、启动nero软件,依次选择cd,视频和制作视频光盘。
2、在“我的视频光盘”对话框中,按“添加”按钮添加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光盘的容量、如果只有一个视频,可以不勾选“启动vcd菜单,单击“属性”可以更改视频轨道的标题等信息。添加完文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我的视频光盘菜单”对话框中设置内容编排,背景,文字标题等信息。
4、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刻录参数设置界面并刻录光盘。
dvd光盘的刻录、
1、打开nero软件,在刻录光盘类型上一栏选择刻录dvd的格式。
2、添加数据文件,注意选择dvd光盘上的刻录类型。
3、在光盘内容的对话框中,单击“添加”进行文件添加。
4、在“选择文件及文件夹”对话框,在“位置”选择驱动器,然后选择目录或文件,单击“添加到刻录列表,添加完毕,按”已完成”关闭对话框。
5、此时返回到“光盘内容”对话框,蓝色为当前容量指示条,刻录的文件大小不能超过光盘容量上限。
6、在“最终刻录设置“对话框里设置刻录参数。
7、“刻录过程”对话框。
8、在“刻录过程”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然后单击“退出”,选择“不保存”,关闭nero软件界面窗口,光驱会自动弹出光盘。
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光盘刻录机的作原理,能够进行日常维护,能够排除遇到的常见故障,实验是因为使操作人员应掌握光盘刻录机的操作步骤,学会使用光盘对文件资料进行分发和拷贝与永久存档,在实际工作中能胜任电子资料的管理工作。这实验操作以便在日常办公国内工程中灵活进行移动文件存储,提高办公效率。
实验总结、
1、cd光盘是不是能重复刻录,dvd光盘只能刻录一次
2、vd的光盘和刻录cd的光盘是不是不一样的?
是的,是不一样的,刻录dvd的是dvd—r cd的是cd—r
cd刻录空盘 dvd刻录空盘 都是存放数据资料的 音乐cd 视频vcd 视频dvd 广义来说也是数据dvd刻录盘容量大 单面单层dvd一般在4.3g左右 能存放3.5g左右数据 别放多了很容易飞盘的 cd刻录盘容量相对就小很多 一般就700mb 可放650mb至680mb的数据 也别放太多 会刻飞的 另外还有 cd—rw 和dvd—rw 是可以反复擦写的刻录盘 这样的盘比普通刻盘较贵一点 刻录机出现故障的原因、 这是因为系统安装了nero express后,自带的cd刻录功能被屏蔽了导致。
步骤一、在系统下打开 "运行",输入services。msc,确定后弹出一个"服务"设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项目,双击该项目,把启动类型由禁用改为自动,确定后重启系统。 步骤二、打开"我的电脑",选择刻录机的驱动器属性,在刻录的选项卡中,把"这个设备上启动cd录制"前打勾,再重新放入空白光盘,就可以正常显示了。
或者在系统下打开 "运行",输入services。msc,确定后弹出一个"服务"设置窗口,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项目,双击该项目,把启动类型由禁用改为自动,确定后重启系统。
如何刻录光盘及注意事项?
1、你的光驱必须是支持刻录功能。
2、准备新买来的空白光盘,可以是cd或dvd型号。
3、准备安装刻录软件,比如nero等。
4、放入空白光盘,打开nero软件,选择你像刻录的类型复制即可。
5、质量好的光盘的话,建议使用52x,一般为48x为刻录速度。
注意、
1、不能随意按下刻录机的“弹出“键”。
2、未刻录完不能随意终止刻录过程,否则光盘作废。
班级:
姓名:学号:组员: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xx年9月25日
1、实验目的
1.准确识读流程图。
2.能准确列出组装管线所需的工具和易耗品等领件清单并正确领取工具和易耗品。
3.能进行管线的拆除。4.能进行管道的组装。5.能进行管线的试压。
6.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能做到管路拆装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2、实验工具清单
表2管件、阀门清单
3、实验步骤和内容
3.1管路拆卸
管路的拆卸的原则:先上后下、归类放好、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拆卸时应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始操作,先拆支管后拆总管。由于拆卸的管件较多,因此拆下的零件、垫片、螺栓螺母统一标上标号,归来放置。同学之间操作时,必须要用合适的工具,用力适当。首先,我们按照上图对要拆卸的管道和管件进行了1-8号,根据先松后拆,先上到下的顺序对管路进行拆装,拆卸的管件小心轻放,拆卸由两位同学以对角线的方式同时拆卸螺栓螺母,再把拆卸下来的部件(密封垫片、螺栓、螺母、管段)放到相应的位置,每个法兰对应的螺栓和螺母对号放置,以免混用导致不配套,导致出现渗漏的现象。
表4拆卸的管件尺寸
3.2管路的组装
管路的组装原则:先下后上、垫片对齐、循序渐进、对角拧紧。
因拆卸过程中把拆卸下来的部件(密封垫片、螺栓、螺母、管段)统一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每个法兰对应的螺栓和螺母对号放置。故管路组装就比较简单,
组装的顺序就照拆装顺序相反进行操作组装管路。操作过程中先装后拧紧,两位同学以对角线的形式同时拧紧螺母,这样操作防止流体的泄漏。在进行组装时,应正确剪裁密封垫片,若剪裁口径过大,则会影响密封效果;若剪裁口径过小,
则会影响流体的流速。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垫片的剪裁不能影响法兰和螺栓螺母之间进行密封。我们小组再安装了5-8号管件后进行了漏水检验,确定没有漏水现象后,我们在继续组装其余管件。
3.3试压检漏
系统注水前先将储水罐底部的排水阀关闭,打开进水阀门,此时开始进行注水,当液面读数为40cm时,打开出水口截止阀,同时打开泵口排空阀将系统内空气耗尽,应排气至漏水后,再关闭阀门,以防止泵的气蚀现象产生。离心泵启动前应关闭出口阀。若在加压过程中,系统震动强烈而流量计中汽包较多,则表示在灌泵时未将泵内气体排尽,使得泵在运行中产生气蚀,泵效率降低,数据产生误差。检查系统无泄漏后,结束本次实验,缓慢关闭泵出口阀,再关闭泵,接着关闭出水口截止阀,同时应打开系统放空阀将水排空。
表5实验数据
4、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管路在组装后,经储水箱上方的开关放水通过管路循环回到储水箱,管路的所有接口没有漏水现象,则表明管路组装成功。组装成功后,打开排水阀的开关,首先进行灌泵,在接通电源,启动电动机,使泵运转,再慢慢开启出口阀,调节流量计的开度,读出泵的实际流量。稳定后读出压力表、温度、真空表上的读数。读数完成后,关闭出口阀,停泵。实验结束后,打开管路上上部的放空阀排气,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通过上下管道排水阀和出水管下方排水阀排出泵、管道与储水罐内存水。在排水过程中,管子生锈未做处理,导致轻微漏水,但与本次管路拆装实验基本无关,故不做其他分析与处理。
实训报告
实训题目:
实训地点: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实训时间:
一. 实训目的
1. 通过该实训,使学生认识smt组装过程中常用的元器件类别,标识。对表面组装器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 在实训过程中,学习最基本的元器件的识别方法,了解元器件在smt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及作用。
二. 实训要求
1.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
2.实训过程不要将无关的物品带入实训室。
3.不要损坏实训器材。
4.不要操作与本次实训无关的软件。
三. 实训时间
第五周 周一第一大节
四. 实训地点
一教楼五楼507机房
五. 实训总结
1) 表面贴装元器件的特点、分类
① 如何区别贴片电阻与贴片电容?在pcb板上的标识是什么?
贴片电阻都是黑色的并且实物上都印有该电阻的阻值或阻值的代码。贴片电容上面没有印字,这是和他的制作工艺有关(贴片电容是经过高温烧结面成,所以没办法在它的表面印字),而贴片电阻是丝印而成(可以印刷标记)。电阻:r 电容:c
② 如何区别贴片电阻与贴片电感?在pcb板上的标识是什么?
贴片电阻一般上面有数字表示阻值,另一面是白色瓷体,扁平长方形状。
贴片电感形状是扁方形的,中间是个圆盘,里面可以看到线圈。
电阻:r 电感:l
③ 如何区别贴片电感与贴片电容?在pcb板上的标识是什么?
贴片电容一般电容体颜色较深一些,用万用表电阻档量是开路的,没有标志。贴片电感一般有白色的、线绕的等,用万用表电阻档量是短路的,一般会标电感值在上面。 电感:l 电容:c
2) 片式电阻的结构、精度分类、外形及标注方式、识别方法。主要技术指标。
标注方式:1.阻值精度为±5%,±10%, ±20%时,采用3位数字表示
① r≥10欧,前两位为电阻的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后面“0”的个数。如:150表示15×100=15ω
② r<10欧,在小数点处加“r”如:4.8欧 表示为 4r8
2.阻值精度为±1%,±2%时,采用4位数字表示。
若电阻值r ≥100ω:前三位是有效数字,第四位表示有效数字所加“0”的个数。例:20xx表示为:200×102=20000ω=20kω
若电阻值r在10~100ω之间: 在小数点处加“r”。例:15.5ω记为15r5
若电阻值r<10ω:在小数点处加“r”,不足四位在末尾加“0”。例:4.8ω记为4r80
识别方法:贴片电阻一般上面有数字表示阻值,另一面是白色瓷体,扁平长方形状。
主要技术指标:smt电阻器的体积很小,但它的数值范围和精度并不差,见
表2-3。3216系列的阻值范围是0.39ω~10mω,额定功率可达到1/4w,允许偏差有±1%、±2%,±5%和±10%等四个系列,额定工作温度上限是70℃。
3) 片式电阻网络的结构分类、特点、主要的参数。
结构分类:sop型、芯片功率型、芯片载体型和芯片阵列型
特点:在一个电阻网络中含有多个参数与性能一致的电阻。
主要的参数:精度一般为j(5%),g(2%),f(1%)
4) 片式电容的结构和特性、精度分类、外形及标注方式。主要技术指标。
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陶瓷介质,金属内电极,金属外电极。而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它是一个多层叠合的结构,简单地说它是由多个简单平行板电容器的并联体。 特性:1.小型化、低高度化 2.高频低阻抗、低损耗3.高耐热性、长寿命、高可靠性4.环保
精度分类:一般分为3级:i级±5%,ii级±10%,iii级±20%。在有些情况下,还有0级,误差为±20%。 常用的电容器其精度等级和电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用字母表示:d——005级——±0.5%;f——01级——±1%;g——02级——±2%;j——i级——±5%;k——ii级——±10%;m——iii级——±20%。
外形:
标注方式:(1) 直标法:用字母和数字把型号、规格直接标在外壳上。
(2) 文字符号法:用数字、文字符号有规律的组合来表示容量。文字符号表示其电容量的单位:p、n、u、m、f等。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标称允许偏差也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小于10pf的电容,其允许偏差用字母代替:b——±0.1pf,c——±0.2pf,d——±0.5pf,f——±1pf。
(3) 色标法:和电阻的表示方法相同,单位一般为pf。小型电解电容器的耐压也有用色标法的,位置靠近正极引出线的根部。 主要技术指标:(1)额定工作电压:对于结构、介质、容量相同的器件,耐
压越高,体积越大
(2)温度系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变化1℃,电容
量的相对变化值。温度系数越小越好。
(3)绝缘电阻:用来表明漏电大小的。一般小容量的电容,绝缘电阻很大,在几百兆欧姆或几千兆欧姆。电解电容的绝缘电阻一般较小。相对而言,绝缘电阻越大越好,漏电也小。
(4)损耗: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容器在单位时间内发热而消耗的能量。这些损耗主要来自介质损耗和金属损耗。通常用损耗角正切值来表示。
(5)频率特性:电容器的电参数随电场频率而变化的性质。在高频条件下工作的电容器,由于介电常数在高频时比低频时小,电容量也相应减小。损耗也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另外,在高频工作时,电容器的分布参数,如极片电阻、引线和极片间的电阻、极片的自身电感、引线电感等,都会影响电容器的性能。
5) 片式钽电解电容器结构特征、分类、特点,主要特性指标,识别方法。
结构特征: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正极是钽粉烧结块,绝缘介质为tao5,负极为mno2固体电解质。将电容器的芯子焊上引出线后再装人外壳内,然后用橡胶塞封装,便构成了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液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制造工艺比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较为简单,电容器的芯子直接由钽粉烧结块经阳极氧化制成,再把电容器芯子装入含有硫酸水溶液或凝胶体硫酸硅溶液的银外壳中,然后用氟橡胶密封塞进行卷边密封而成,硫酸水溶液等液体电解质为电容器的负极。
分类:烧结型固体、箔形卷绕固体、烧结型液体。
特点:寿命长、耐高温、准确度高、滤高频改波性能极好,不过容量较小、价格也比铝电容贵,而且耐电压及电流能力相对较弱。
识别方法:表面有丝印,有极性。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黑色、黄色等。钽电容表面有一条白色丝印用来表示钽电容的正极,并且在丝印上标明有电容值和工作电压,大部分生产厂家还在丝印上加注一些跟踪标记。
6) smd的特点、按引脚形状分为几类,名称是什么? 特点: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节省
摘要: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空气热机实验通过对空气热机探测仪、计算机等操作来理解空气热机原理及循环过程。通过电加热器改变热端温度测量热功转换值,作出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逐步改变力矩大小来改变热机输出功率及转速,计算、比较热机实际转化效率。试验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随热端温度升高na/δt与δt/ t1的关系呈现性变化,验证卡诺定理。热端温度一定时输出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变大,转速而减小。
关键词:卡诺定理;空气热机;卡诺循环
热机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历史上对热机循环过程及热机效率的研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确立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斯特林1816年发明的空气热机,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是最古老的热机之一。虽然现在已发展了内燃机,燃气轮机等新型热机,但空气热机结构简单,便于帮助理解热机原理与卡诺循环等热力学知识。 空气热机的结构如图一所示,热机主机主要有高温区、低温区、工作活塞和位移活塞、气缸、飞轮、连杆,热源等组成。
由电热方式加热位移活塞,其作用是在循环过程中使气体在高温区与低温区间不断交换,气体可通过位移活塞与位移气缸间的间隙流动,提高高温与低温间的温度差可以提高热机效率。位移活塞与工作活塞通过连杆与飞轮连接,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其中一个处于极值时,速度最小,另一个活塞速度最大。
图一 空气热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工作活塞向下移时,位移活塞迅速左移,使汽缸内气体向高温区流动,如图1 a所示;进入高温区的气体温度升高,使汽缸内压强增大并推动工作活塞向上运动,如图1 b 所示,在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飞轮转动的机械能;工作活塞向顶端移动时,位移活塞迅速右移,使位移汽缸内气体向低温区流动,如图1 c所示;进入低温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汽缸内压强减小,同时工作活塞在飞轮惯性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完成循环,如图1 d 所示。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净功等于p-v图所围的面积。
根据卡诺对热机效率的研究而得出的卡诺定理,对于可逆循环的理想热机,热功转换效率为:
a/q1q1q2/q1(t1t2)/t1t/t1
式中a为每一个循环中热机做的功,q1为热机每一循环从热源吸收的热量,q2为热机每一个循环向冷源放出的热量,t1为热源的绝对温度,t2为冷源的绝对温度。
由于热量损失,实际的热机都不可能是理想热机,循环过程也不是可逆的,所以热机转化效率:
t/t1,只要使循环过程接近可逆循环,就是尽量提高冷源与热源的温度差。
热机循环过程从热源吸收的热量正比于na/t,n为热机转速,所以:正比于na/t。测量不同热
端温度时的na/t,观察与t/t1的关系,可验证卡诺定理。同一功率下,调节力矩计与转轴的摩擦改变热机实际输出功率p0,计算出不同负载大小时的热机效率。同时转速n也会改变,观察p0n
关系图,表示同一输出功率下,输出耦合不同时输出功率随耦合的关系。
一、 实验仪器与方法:
电热zky-rj型空气热机实验仪如图二示
图二 电加热型热机实验装置图
飞轮下部装有双电门,上面的一个用于定位工作活塞的最低位置,下面一个用于测量飞轮转动角度。气缸的体积随工作活塞的位移而改变,活塞的位移改变通过飞轮测得,在飞轮边缘均匀排列45个挡片,由光电门信号确定飞轮位置,进而计算气缸体积。压力传感器与工作汽缸底相通,测量汽缸的压力得到体积变化。底座的三个插座分别与实验测试仪相连,在仪器显示窗口显示热机转速、高低温区的温度、p-v图。加热器输出电压24v-36v可调,可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调节加热电压。
力矩计悬挂在飞轮轴上,调节螺钉可调节力矩计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由力矩计可读出摩擦力矩m,可得出热机输出功率p2nm,即单位时间内的角位移与力矩的乘积。
二、 试验内容、步骤:
第一部分:测量不同热端温度的热功转换值,验证卡诺定理。
连接测试仪面板和电脑的,各仪器之间的`端口,开始试验。将加热电压加之最大档(11档),等待6~10分钟(大约在温差在100k以上),加热电阻丝已发红后,用手顺时针拨动飞轮,热机即可运转。减小加热电压至第一档,打开电脑辅助软件,观察压力和容积信号,并把p-v图调节到最适合观察的位置。等待大约10
分钟,温度和转速平衡后,记录加热电压,读取温度和转速,记于表一中。逐步加大加热功率,重复上
述测量过程4次以上,在表一中记录数据。以δt/ t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na/δt与δt/ t1的关系图,验证卡诺定理。
第二部分:测量不同输出功率下,转速和实际效率的变化。
在最大加热功率下,触动飞轮停止转动,在飞轮上装上力矩计,拨动飞轮,让热机继续运动。调节力矩计的摩擦力(不要停机),待输出力矩、转速、温度稳定后,在表二中读取记录各项参数。保持输出功率不变,逐步增大输出力矩,重复以上实验步骤5次以上。以n为横坐标,p0为纵坐标,作出n与p0的关系图。表示同一输出功率下,输出耦合不同时输出功率或效率随耦合的变化关系。
三、 实验结果:
表一 测量不同冷热端温度时的热功率转换值
表二 测量热机输出功率、效率随负载及转速的变化关系
图一 电脑观察到的热机实验p_v实验图图二 电脑观测到的容积和压力变化曲线
四、 分析与结论:
由表格数据可作图结果分析,在外加负载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热功率增大,na/δt与δt/ t1基本具有线性关系,验证了卡诺定理。在同一加热功率下,随摩擦力矩加大,转速降低,热端温度升高,温度差加大,输出效率加大。对于输出力矩继续加大时,输出功率如何变化,是继续变大还是转折本实验未能涉及,也是实验要改进的地方。
五、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大学物理综合设计实验》,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xx.1; 张玉民,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5; 常树仁,热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xx.7;
包科达,热物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
闫全英、刘迎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6 黄晓圣、王剑,关于卡诺定理证明的教学探讨,大学物理,20xx.21
一、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子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二、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实验报告不写这一点,可适当调整添加在“注意”这一部分)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低倍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器材: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滤纸代替,滤纸可分为剪开几条)、显微镜;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清水。
四、方法步骤
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说明: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2: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取表皮: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关键:最好撕取单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3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加上盖玻片。(注意:1: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2:不能带有气泡;3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4盖玻片一端滴入糖水,于另一端用吸收纸重复几次吸引(可重复几次滴糖水和吸引的过程)。
质壁分离实验后可接着进行质壁复原
质壁复原实验
处理
取下临时装片,在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再用吸水纸重复几次吸引,以确保洋葱表皮细胞完全浸在几乎是清水中;(注:无吸水纸可先用滤纸代替)
观察
先在低倍镜找到一个质壁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的细胞,然后观察,可见和刚才相反的现象,中央液泡渐渐变大,颜色变浅,最后原生质层又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若质壁分离没有复原,则证明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死亡。三 总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分离实验特例
如果外界溶液是葡萄糖、硝酸钾、氯化钠、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注:质壁分离与复原结构示意图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使用软件或实验设备等情况):
四、实验结果(含程序、数据记录及分析和实验总结等,可附页):
1.常用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和称量
(2)给物质加热
(3)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4)仪器连接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5)仪器的洗涤
(6)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收集
(1)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备
(2)三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4.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常见气体的检验及鉴别
(2)(2)两酸、两碱及盐的鉴别
5.化学基本实验的综合
把握好以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实验就要动手,要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践的一切活动。在实验室要观察各种各样各具用途的实验仪器、实验用品、实验药品试剂,各种各类药品,它们的状态、气味、颜色、名称、使用注意事项。还要观察各种各类成套的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自己也应动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去观察和记忆。例如:
①各种仪器的名称、形状、特点,主要用途,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无论做什么内容的实验都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明确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且能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
③还应注意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开始的一步。下面还要进一步详细说明。
④动手做记录,因为在实验活动中感性知识很多,如不做记录,可能被遗忘或遗漏。这都不利于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
(2)如何做好观察
观察能力是同学们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一,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最直接的手段,学会观察事物,无论现在或将来都是受益匪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的现象更要求学会观察,要求:观察要全面、观察要准确,观察要有重点,观察时还要动脑思考。①观察实验现象要全面。
一般应包括,反应物的颜色、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光、焰、声、色、放热、沉淀、气味等变化、反应剧烈的程度等。例如:将铜丝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铜丝表面由红逐渐变为银白色,另一个是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而不少同学只观察到了铜丝变为银白色而忽视了溶液颜色的变化,就属于不全面。进而分析反应本质时,就不深刻,同时,也说明不了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铜蓝色溶液存在。
②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描述要准确。
注意“光”和“焰”的区别,“烟”和“雾”的区别。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燃烧有火焰,而固体物质燃烧没有火焰而发光。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燃烧,分别为淡蓝色火焰及蓝色火焰。硫虽然是固体,但它在燃烧时先熔化进而挥发成硫蒸气,所以,它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微弱的淡蓝色,在氧气中为明亮蓝紫色火焰。固体物质,如木炭、铁丝、镁带等燃烧,分别为发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强光。“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在空气中形成酸雾。“烟”是指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大量的、浓厚的“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③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
化学实验现象五彩缤纷,多种多样,有的现象十分突出而明显,有些转瞬即逝,而有些隐蔽不易察觉,观察时注意抓住反应变化本质的现象。如何才能抓住反应本质的现象呢?为此,实验前要仔细研究实验目的、过程,确定观察现象的重点。例如,在实验验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时,重点观察物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有否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生成,才是观察的重点。如将镁条剪短,说明只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仍保持了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和富于弹性。但是,把镁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产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烟,反应剧烈且放热,熄灭后生成了白色粉末。这一系列的实验现象,重点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来镁带的白色固体物质,这是一种新物质,这才是观察的重点,白色固体物质无论从光泽、状态及弹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镁条,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发生反应时出现的白光、放热,则是伴随化学变化的现象,不是判断物质变化的本质现象。④观察现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每次实验后要将观察到的现象给综合加以分析,认真思考找到原因进行对比、推理、判断,然后得出结论,以求对事物深入了解和认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对化学学习中出现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⑤正确地记录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锌和稀硫酸反应,正确的实验现象描述如下:试管内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变小,用手握试管感到有些发热。错误的描述说成:“试管内有氢气产生”。眼睛只能看到气泡,至于气泡是什么气体,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将
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正确的描述应为“溶液变红”或说“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不能说“盐酸变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常见错误
1.操作不当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点燃等可燃性气体时,未检验其纯度或检验有误,造成混入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2)用时,混入可燃性固体杂质造成加热时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3)拿着酒精灯到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火,或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及熄灭酒精灯时不用灯帽而用嘴吹,引起灯体内酒精燃烧发生爆炸。
(4)加热固体物质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试管中出现的水蒸气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热试管等仪器时,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试干净、没有预热或仪器底部同灯芯相接触造成炸裂。
(6)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未先移去导管后撤灯,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进行加热或稀释浓硫酸等实验,造成量筒炸裂。
(8)做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致使集气瓶炸裂。
2.操作不当造成药品污染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分别取用不同药品时,在使用中间没有将其擦试或洗涤干净,造成试剂的污染。
(3)药品用量过多,使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如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4)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钠的滴瓶口上,造成药品污染。
(5)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着掌心,造成液体里混入杂质,标签被腐蚀。
(6)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用浓盐酸使得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等杂质,影响实验的现象。
(7)一些易与空气中的等反应的药品,保存不够严密,致使变质。
3.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或出现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没有正确读数,造成量取的液体体积同实验要求有偏差,致使实验不够成功。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天平的使用有误,如将物品与砝码放反,致使最终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误。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气瓶内没有灌满水,造成气体不纯。
(4)做实验中,过早停止通入。
(5)过滤时操作没有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致使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
4.其他方面操作不当引起的后果
(1)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内,玻璃管没有沾水或没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断,刺伤手掌。
(2)使用胶头滴管时,将胶头滴管伸入到容器内,并触及容器内壁,造成药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气体时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得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
(4)用蒸发皿蒸发或浓缩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造成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黑白照片上色
二,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上色操作技巧,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及数据记录
①导入第一张图片到photoshop中。
②复制背景图层,并在背景副本上处理导入的图像。
③使用魔棒工具抠出男军装
④调整色相,饱和度
⑤如上述步骤依次抠出女装,皮肤,嘴唇,领章,五角星。再上色
四.实验总结:
1. photoshop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图像处理软件,我们在本次试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只不过是其所有功能的冰山一角,要想精通photoshop还需要漫长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
2. 使用图层可以很好地保护原图像和保存我们的修改效果,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直接在背景图层上直接修改图像。
3. 对图片进行色阶、曲线、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等的调整没有具体的规范,一切以视觉上的美观为准。
4. 图像处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建立选区
二,实验目的: 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抠图操作技巧,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及数据记录
①导入第一张图片到photoshop中。
②利用魔棒工具或快速选择工具抠出各个元素
③对花朵图层复制并用变形工具(快捷键ctrl t)对花朵进行缩小
④可加上白背景使图像更完整
活动名称:石子画
活动目标:
1. 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提高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2. 拓展想象的空间,运用拼摆的技能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 各种石子若干。
2、 橡皮泥。
3、 幼儿用书“小石子”
4、 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石头,尝试拼摆,激发幼儿兴趣
1、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进行石头的创意想象
今天,小石子来和咱班小朋友们做游戏。
(1) 教师出示一块石头,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块石头像什么?
(2) 教师再出示一块石头,引导幼儿再看一看,这块石头又像什么?
那么把两块石头拼一起又像什么呢?
2、出示幼儿用书中操作卡上的石头,幼儿尝试操作拼摆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棒!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石子卡片,我们来摆一摆,看看谁有创意。
二、 出示ppt,欣赏石子组画。
(1)你们的拼摆作品真有创意,老师这里也有一些作品,我们来看一看!
(2)教师:“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三、 出示真实石头,幼儿拼摆发现连接方法。
1、出示真实石头,提出拼摆要求。
(1)先想好自己想要拼什么图形,需要几块,再来选择适宜形状的石头。
(2)不要争抢,别人拿了你想要的,就换一块也可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部分幼儿拼摆完成,选择一名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
(1)教师:看看他的作品真有创意,可是我想拿给大家看却拿不起来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2)幼儿说出各种工具,教师进行试验,发现橡皮泥粘贴最方便。
4、运用橡皮泥进行石子粘贴并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 作品分享。
教师:大家可以互相看一看别人的作品是什么东西哦!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
自制水电解器、试管、导线、直流电源、铁制电极、少量稀硫酸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究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演示的初步能力。
通电实验原理:2h2o ==2h2↑ o2↑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电路(如下图)
2.装入1:10的稀硫酸溶液(液面高于电极0.5cm).
3.将两支试管装满溶液各自放入正极、负极。
4.打开直流电源,将电压调至12v进行电解。
5.观察和记录两极产生气泡的多少和速度、收得可检验量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所收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以及检验氢气和氧气的直观效果、操作是否简便等。
6.检验生成的气体。
7.运用上述装置,将直流电压依次升高到24v和36v分别进行实验。注意练习实验操作,对比电解速度及直观效果。
五.实验现象:
1.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生成,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大,体积比小于1:2
2.检验气体时,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积大的气体点燃时有爆鸣声。
3.直流电源电压从12v升高到24v时,两个试管中生成的气体的速度明显加快;由24v升高到36v时,生成气体的速度继续加快。
六.实验结论:
1.水在接通直流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水时,所通直流电的电压越大,电解速度越快。
3.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使o2的溶解量大于h2的溶解量,会消耗少量o2,所以会使所得h2和o2体积比偏离2:1
实验一 传感器实验
班号学号: 姓名同组同学
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性能曲线
a、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数据记录可以计算出的系统的灵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运用直线拟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b、半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半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4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c、全桥性能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0.78(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d、电子称实验
由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系统的灵敏度为s=δu/δw=-1(mv/g),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直线拟合实验数据得到性能曲线如下图所示。
2、分析
a、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由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运用应变片来测量,主要是通过外界条件的变化来引起应变片上的应变,从而可以引起电阻的变化,而电阻的变化则可以通过电压来测得。而实际中,电阻的变化与应变片的应变的变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着“压阻效应”,从而在实验的测量中必然会引起非线性误差。
b、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们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单臂电桥的灵敏度为 e0=(δr/4r0)*ex,而半桥的灵敏度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桥的灵敏度是单臂时的两倍,而由实验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而由于半桥选用的是同侧的电阻,为相邻两桥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号是相反的,同时由于是同时作用,减号也可以将温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电阻变化的误差减去而使得非线性误差得到改善。
c、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由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灵敏度大致上为s全=2s半=4s单,而非线性度可以比较为单臂>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 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精选4篇) 一、 实验目的...
07-27模拟实验报告(通用19篇) 实验剧本:张老板...
07-29